首页 >> 档案业务 >> 档案宣传 >> 正文

宜昌市档案局:立足馆藏搞开发 跳出档案抓宣传

发布时间:2017-04-28 来源: 宜昌市档案局 阅读次数:2457

宜昌市档案局近三年来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500多篇,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报2篇、《中国档案报》头版头条1篇、“百年荆楚”及文化版3篇、《湖北日报》“档案解密”3篇、《档案记忆》3篇、“读档”微信6篇、宜昌《三峡日报》头版头条2篇。坚持立足馆藏,紧扣社会需求,确立大宣传理念,深度开发利用馆藏资源,努力“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一、把握宣传导向,坚持“三个贴近”

一是坚持贴近中心。局党组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责任,牢牢把握档案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始终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了国家一级档案馆并顺利通过复查验收。服务“三农”,成功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并全面辐射推广。服务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成功完成了三峡移民档案各项工作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在馆藏资源开发利用上,更加注重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找准历史档案与现实需要的结合点,深入开展编研宣传工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服务宜昌“大城建设”等作出了档案部门应有的贡献。

二是坚持贴近群众。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利用“6·9”国际档案日、《档案法》颁布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时机,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利用每年全市档案员岗位培训的时机,多角度全方位收集相关需求信息;在开展日常接待利用服务时,关注和分析查阅群众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变化使“尘封”的档案走出了“深闺”、走进了广大群众的生活。

三是坚持贴近课堂。近年来,局党组自觉肩负起挖掘档案资源、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组织人员有重点地对馆藏资源进行系统整理,不断推出各种主题鲜明的档案文化展示,成功创建了宜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湖北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去年又争取政府支持投资200万元改造扩建了“宜昌记忆”主题展厅并免费对外开放,切实把档案馆变成了“大课堂”,让宜昌大中小学生在此感受档案的魅力、汲取历史的营养、唤醒爱国的情怀、激发报国的志向。

二、探索宣传模式,形成“三种格局”

一是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为鼓励支持局馆工作人员努力作为,出台全力支持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办法措施,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成立开发研究专班,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保障,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等,营造良好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环境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和成熟的专业队伍坚持每年选择一个突破口,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并出版《传承与创新》、《转型与跨越》、《积淀与升华》、《档案与民生》等研究文集,不仅较好的推动档案宣传工作,也为热心档案宣传和档案文化研究的人员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

二是形成各方支持的格局。档案宣传工作坚持积极主动请示汇报、主动参与中心、主动服务大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力量支持先后与市委党校、党史方志办、社科联、三峡大学和本地多家主流媒体等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连续两次面向社会聘请热心档案历史文化研究的社会人士及部分老领导、老专家等20余人担任荣誉馆员,参与档案文化开发研究,促进了研究和创作层次的提升。

三是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2013年起,首先与《三峡日报》合作开辟以宣传宜昌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触摸史迹”专栏,每月一期,整版推出,深度解密历史,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而且还获得“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去年初,又在《三峡晚报》开辟了“宜昌抗战珍档”专栏,每月两期,半版推出,专题揭露侵华日军罪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今年这两个专栏,以配合宣传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推出宜昌“红色记忆”专稿25期。今年为配合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作10集电视专题片《红色记忆》,已在“七·”期间播出。同时,还注重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宜昌档案信息网设置了“档案文化研究”、“专题电视片”、“专题图片展”等专栏,在新浪微博和手机微信平台分别设置了“宜昌记忆”专栏,不定期推送档案文化作品和历史故事。

三、追求宣传实效,发挥“三大作用”

一是发挥资政作用。始终坚持把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和全市工作大局作为开展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政治责任。近年来,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重大政治活动,分别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在市中心广场举办不同专题大型图片展,营造了浓厚的政治氛围。紧跟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奋斗目标,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及时举办了“追寻宜昌记忆,展望大城梦想”主题图片展,有力配合重大决策的宣传贯彻。适时在《三峡日报》“触摸史迹”专栏推出《大城,宜昌的百年梦想》、《百年前的宜昌海关》等专稿,阐述了宜昌建设大城市的历史起源和客观依据。今年,由于长江流域洪灾严重,及时运用馆藏98抗洪档案资源,总结梳理98抗洪斗争经验,撰写了防范特大洪水的资政报告,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马学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国斌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二是发挥育人作用。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了“宜昌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图片展”,利用国际档案日开展“践行价值观,聚力建大城”主题活动,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纳入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重要内容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宜昌书画名人佳作收藏展、“勿忘抗战历史,圆梦宜昌大城”宜昌抗战史料图片展和宜昌抗战档案资料征集成果展;编研出版了《侵华日军宜昌罪行档案》、《张自忠将军与宜昌》、《宜昌抗战口述史》公开发表宜昌抗战研究文稿40余篇近15万字,其中一项成果在“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宜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两项成果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国际频道播报。今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举办了全市老干部书画作品展。为配合纪念建党95周年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利用馆藏资料总结推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官章的先进事迹报告——“牛庄精神是怎样炼成的”,受到全市党员干部的广泛好评。

三是发挥惠民作用。围绕弘扬宜昌传统历史文化先后推出30多篇系列专稿,宣传宜昌的老建筑、老景点和名人、民风、民俗等,运用史实深刻阐述档案背后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启迪。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作用,利用每年国际档案日和寒暑假,与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大中小学生、与街道社区联合组织留守儿童到基地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并把档案文化开发成果送进机关、企业、校园、社区,让人民群众更加直接、更加便捷感受档案文化的魅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湖北省档案馆 通讯地址:武汉市水果湖洪山路83号 邮编:430071
信息投稿邮箱:daxx33853@163.com
湖北省档案馆值班电话:027-87233715
档案查阅咨询电话:027-87233921
展览参观联系电话:027-87238837
鄂ICP备05006984号-1